河北圣旨骨酥鱼的传说典故
圣旨骨酥鱼,也称酥鱼,是河北省传统名菜,骨酥刺烂,鱼肉香鲜。起源于河北省邯郸市赵家,魏晋时期,由民间传入宫中,北宋被太祖赵匡胤颁旨御封,从此尊称圣旨骨酥鱼。
圣旨骨酥鱼是中国的骨酥鱼祖,以邯郸市为中心,逐渐辐射到周边县市,但正宗的骨酥鱼只在邯郸,因为制作正宗骨酥鱼,磁州窑特产砂锅、料窨工艺和核心配方,三者缺一不可。
料窨工艺是制作骨酥鱼的一道关键工序,只有经过“料窨”,做出的骨酥鱼才能无腥味、无异味,热吃、凉吃皆宜;只有经过“料窨”,做出的骨酥鱼才能味道均匀,不至于肉厚的地方味还淡、肉薄的地方味已重了,从头吃到尾,味道都一样;只有经过“料窨”,才能使料的营养和鱼体彻底融合,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追求“既要吃口感,更要吃健康”的消费喜好。料窨工艺为圣旨骨酥鱼独家所有,所以圣旨骨酥鱼卖到哪儿火到哪儿,但别人想做还做不到。
典故传说
古时候,有个年近古稀的老宰相,又娶了个名叫彩玉的小媳妇。彩玉年方二九,长得如花似玉。自从嫁给这位老宰相,虽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,可她总是闷闷不乐,暗暗埋怨父母不该把她给一个老头子。 一天, 彩玉独自到后花园赏花散步,碰上了住在花园旁边的年轻帅气的邯郸赵氏家厨助理。这位邯郸赵姓家厨做得一手好吃的祖传圣旨骨酥鱼。彩玉和年轻的家厨相谈甚欢并由此一见钟情。
从那,彩玉常常偷偷地到花园里同赵姓家厨相会。有一回,彩玉对赵厨说你我花园相会,好时光总让人觉得缠绵难分。我有一计,可使咱俩天天多在一起相处,赵厨问什么妙计,彩玉就如此这般地说出了自己的主意。 原来,老宰相恐怕误了早朝,专门养了一只朝鸟”。这鸟天天五更头就叫,老宰相听到鸟叫,就起身上朝。彩玉让赵厨四更前就来用竹杆捅朝鸟,让它提前叫唤,等老头子一走,他俩就可团聚了。
这天,老宰相听到朝鸟的叫声,连忙起身。等来到朝房门外,刚好鼓打四更。他想,这鸟怎么叫得不准了!就转身回了家发现了真相,但他并没有声张,又上朝去了。老宰相在中秋时把彩玉和赵厨叫在一起,作诗道:“中秋之夜月当空,朝鸟不叫竹杆捅,花枝落到粉团上,老姜躲在门外听。” 赵厨一听,自知露了馅,赶忙跪在桌前,说“八月中秋月儿圆,小厨知罪跪桌前,大人不把小人怪,宰相肚里能撑船。” 彩玉见事情已经挑明,也连忙跪倒在地,说中秋良霄月偏西,十八妙龄伴古稀,相爷若肯抬贵手,粉团刚好配花枝。”
老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花枝粉团既相宜,远离相府成夫妻,两情若是久长时,莫忘圣旨骨酥鱼” 彩玉和赵厨听了,连忙叩头谢恩。从此,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和圣旨骨酥鱼漫漫在民间开始流传。